大宗商品普遍走高,黄金刷新历史新高,离岸人民币汇率大涨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翁榕涛 实习生 曾凯 广州报道

  周内(9月16日-9月22日),中秋假期过后,受美联储降息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普遍走高,其中黄金创下历史新高,有色金属多数走强,氧化铝涨幅居前;黑色板块先跌后涨。

  就国内期货市场具体来看,能源化工板块,燃油周上涨4.17%、原油上涨1.85%;黑色系板块,铁矿石周下跌2.02%、焦煤上涨0.39%;基本金属板块,碳酸锂周下跌2.90%、沪镍上涨1.00%、沪锌上涨1.43%、沪铜上涨2.54%;农产品板块,棕榈油周上涨5.33%、鸡蛋上涨2.31%、生猪下跌0.08%。

  交易行情热点

  热点一:市场供需格局改变,铁矿石跌势未止

  中秋节后的首个交易日,铁矿石期货再次震荡下行,截至下午收盘,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跌4.12%。与此同时,新加坡铁矿石期货价格跌至2022年11月以来新低。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今年供需格局变了,铁矿石期现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中钢期货铁矿石研究员程鹏告诉记者,近期建材用钢需求进入传统消费旺季,钢材需求边际改善,内需不足和出口下滑导致的产业链负反馈以及旧标螺纹钢库存压力减弱,钢厂大幅减产与偏弱的需求实现动态平衡,钢材库存压力偏低,同时钢材价格大幅调整后下行压力存在一定程度释放,成材价格反弹带动铁矿石价格上行。但国内房地产尚未企稳,基建、制造业需求对冲效果不佳,黑色系价格整体呈现螺旋式下跌趋势,铁矿石期现价格重心在外矿供给持续高位、国内需求下滑和库存增长格局下整体跟随钢材价格不断下移。

  铁矿石期现价格连续5个月下跌,9月份跌幅继续扩大。截至9月18日,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2501收盘价格为675.0元/吨,相比8月底下跌79.0元/吨,跌幅达10.5%;日照港Pb粉现货(湿吨)成交价为681元/吨,相比8月底下跌65.0元/吨,跌幅达8.7%。

  “进入9月份后,终端成材需求季节性回升,板材等小幅去库,对应整体黑色走势略有企稳。但铁矿石由于绝对库存较高,且长期发货增量预期明确,整体跟涨较为疲弱。”东证期货铁矿石研究员许惠敏介绍说,全球发货量依然未见明显下降。相关机构数据显示,最新一期全球铁矿石发运量继续创同期新高。继9月初巴西冲量之后,澳洲发货量月中以来也在增加。长期悲观预期下,矿山主动发货冲量“保量不保价”的意图愈发明朗。根据当前发货量推算,若国内需求延续8月份以来的下降速度,预计年末港口铁矿石库存将增加至1.75亿吨以上。持续累库压力下,未来港口库容引发的现货流动性风险概率走高。

  程鹏介绍,当前铁矿石保持供需宽松格局,钢厂需求低位,外矿保持高供应,矿石港口库存持续累积,价格承压运行。相关机构数据显示,截至9月13日,全国247家钢铁企业日均铁水产量为223.38万吨,同比下降24.46万吨,降幅9.9%,并且处于近6年来同期最低位置,钢厂利润水平偏低且终端需求增量不足,预计铁矿石需求回升空间极为有限。

  外矿供给保持高位,价格对外矿供应并未形成消极影响,6月份以来,铁矿石价格环同比大幅走弱,8月份普氏62%指数月均值较5月份下跌16.0%,同比下跌9.8%,但全球发运量以及高成本的非主流矿发运量保持高位且高于去年同期。截至9月15日,全球铁矿石发运总量同比增加2.2%,非澳巴地区发运总量同比增加6.2%。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铁矿石港口库存持续累积,对铁矿石价格形成抑制。最新数据显示,全国45港库存连续9周维持1.5亿吨以上且处于历史同期高位,截至9月13日,全国45港库存15383.54万吨,同比增加3517.79万吨。从港口库存结构来看,今年钢厂利润承压的背景下,倾向于采购性价比较高的中低品铁矿石,港口库存也不存在结构性矛盾。全国15港样本中低品矿纽曼粉+麦克粉+金布巴粉合计992.8万吨,同比增加44.43%,铁矿石港口现货资源较为充足。

  据悉,当前钢厂复产和原料采购较为谨慎。尽管钢厂利润近两周以来略有恢复,但由于价格波动且长期订单预期一般,整体复产节奏较为谨慎。根据统计,钢厂未来1~2周复产幅度仅每周1万吨左右。港口天量库存下,钢厂假期前采购也较为谨慎,整体补库力度一般。

  对于铁矿石后市,许惠敏认为,成材季节性库存改善叠加钢厂复产谨慎,支撑黑色商品内部成材端强于铁矿石。考虑铁矿石绝对库存仍在高位,加上市场对长期需求心态悲观,铁矿石跟随反弹的力度较弱,盘面利润预计延续分化。

  “中期来看,铁矿石供需关系将由当前阶段平衡转化为供大于求,铁矿石价格仍有下探空间。”程鹏说。

  热点二:美联储降息开启新空间,现货黄金刷新历史纪录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美联储宣布9月降息50个基点,基准利率降至4.75%—5.00%,正式开启本轮降息周期。

  降息周期推升黄金需求,近期国际金价再次走高。截至9月20日,伦敦金现盘中最高报价2607.03美元/盎司,刷新历史纪录。COMEX黄金最高报价2625.30美元/盎司,逼近前期高点。

  拉长时间看,黄金价格自2023年以来加速上扬,2023年伦敦金现累计上涨了13.16%,2024年以来累计涨幅超26%。

  黄金作为一种无息资产,其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元资产的收益率。当美元资产的收益率降低时,黄金的配置价值便愈发凸显。德邦证券研究指出,美联储降息即是美国货币政策转变的开始,伴随着美联储降息的落地,黄金价格或向2600美元进行收拢。

  不过,从市场表现来看,美联储降息落地后,伦敦金现的价格曾触及2600美元/盎司后迅速回落,近期再次反弹冲高并刷新历史纪录。德邦证券预计,伴随本次降息落地,若后续无新的催化,短期内黄金价格将围绕2600美元/盎司波动运行。

  实际上,今年年初以来,市场已开始交易美联储降息,随后不断被推迟,如今美联储降息落地,并且降息的幅度超出市场预期。方正证券认为,当前通胀水平持续回落、劳动力市场疲态持续显现,均支持美联储做出开启降息的决定,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将为降息落地节点,金价有望伴随美国实际利率下行维持高位运行状态。

  据华安基金研究,黄金价格表现主要受三大影响影响。首先是美联储降息预期。在降息大周期中,市场预期美国实际利率有望开启下行趋势,黄金的表现相对较好。其次是美国债务规模和赤字双高的背景下,国际金融体系呈现“去美元化”趋势,即全球央行降低美元资产配置权重,净购金需求超预期,使得黄金的表现好于同时期的美债。第三是地缘风险延续,包括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仍在局部蔓延。

  据世界黄金协会,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黄金需求分项中的焦点依然是央行购金的持续,全球央行2023年净购黄金1037吨,冲至历史第二高位,较2022年仅减少45吨;2024年上半年购金483吨,同比涨幅达到5%,全球黄金总需求强劲。

  世界黄金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7月,各国央行净购黄金37吨,较上月增加206%,是自今年1月以来最高的月度增幅。世界黄金协会认为,今年金价大涨的因素很可能对全球央行的黄金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长期以来的净购金态势依然持续。

  华安基金表示,黄金的开采难度和成本不断增加,全球探明储量已大量开采,黄金本身具有稀缺性。黄金的需求不仅来自央行购金,还包括配置盘的增加,尽管金价上涨可能抑制金饰消费,但配置盘的需求在增加。

  行业政策要闻

  要闻一:四年来美联储首次降息,“钱袋子”有什么影响?

  美联储降息成为当日市场最受关注的话题。从金融市场到普通老百姓,都在研究或了解其影响。个中原因,主要是美联储的利率决策直接关乎全球各类资产,并且,此次是美联储时隔4年来的首次降息,开启了一个新的趋势通道,可能对未来相对长的一个时期内的市场、资产都有所影响。

  一项异国的专业决策,如此“遥远”的事件,对于深处中国市场中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将如何影响大家的理财、投资、消费等等?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2时许,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为4.75%至5%,即降息50个基点,这是美联储自2020年以来,4年来首次降息。美国正式开启降息潮,预示全球货币宽松时代到来,或将推动全球资产价格重估。

  宣布降息后,美股、国际金价均出现冲高回落的走势。纽约金主力合约一度摸高至2627.2美元/盎司,但很快回落。道琼斯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也一度冲高,但随后有所回落。

  降息周期开启后往往伴随美元走弱。事实上,在降息预期之下,美元指数自7月份以来已明显走弱,降息后第一天,美元指数9月19日下跌0.35%。

  美元指数走弱,意味着其他非美元货币,包括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减轻。若人民币持续升值,对老百姓的影响自然很直接了,把人民币换成美元就会产生汇兑损失。比如此前在美元升值趋势下,很多老百姓热衷于将手中的存款换成美元持有,在美元走弱的趋势下这个必要性就要深思了。

  但对于手里有美元,或因未来有海外消费、投资计划等而储备美元的投资者,比如子女出国求学、境外旅行、国际贸易等,可选择较长期限的美元存款以锁定当前较高的存款利率。

  此外,最近两年来,美元理财“很香”。背后原因主要就是,2022年以来,美联储的一系列加息操作,使得美元资产的基准利率快速抬升,美元理财产品的收益也随之攀升,截至6月底,美元理财今年以来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4.72%。与此同时,国内低利率的大背景下,理财产品收益率则一路下行,能够达到4%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少之又少。

  那美联储降息对美元理财有何影响呢?首先,降息直接导致美元存款利率下降,美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会受到影响。但是还要叠加考虑人民币汇率,如果出现上述所说的人民币升值趋势,那么美元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可能因汇率变动而被冲抵掉。

  9月19日,美联储宣布降息第二天,大部分国家货币迎来上涨,同花顺行情软件显示,16个货币中有13个货币出现对美元升值。人民币更是迎来大涨,Wind数据显示,19日14:48,在岸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报7.0610,相比前一交易日大涨283个基点。

  对于广大老百姓而言,手里持有更多的并且更加关注的还是各类人民币资产,那么美联储降息对于这些人民币资产——理财、股票、基金、房产等,又有何影响呢?

  首先,一个基本的逻辑是,人民币资产收益率主要由人民币的利率决定,所以这个问题本质上是,美联储降息会怎么影响到人民币的利率?

  事实上,在美联储此次降息前,中国央行早已开启降息周期,但受中美利差较大、汇率压力大等因素影响而限制了降息空间。此次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意味着,国内降息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也就是各类人民币资产的利率有可能进一步下行,存贷款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行。

  海通证券研报统计发现,从2007年、2019年和2020年三次降息周期数据看,中债利率在美联储降息1个月内下降的概率较高,但随后走势不确定性增加。今年以来债市已走出债牛行情,截至9月18日,中证全债指数近一年已上涨7.97%,今年以来已上涨6.38%。

  国内利率如果进一步下行,那么债市将有望受益。债市若持续上涨,则主要投资债券的债券型基金和固收类理财产品有望受益。但降息后资产收益率整体下行,以持有到期为主要策略的债券型基金和固收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也可能随之下降。

  再说到大家普遍关心的股市、楼市。不考虑其他,单从美联储降息这个消息本身来说,对于国内股市、楼市也算是个好消息。道理也是一样的,若美联储降息下,中国央行降息空间也进一步打开,那么购房按揭贷款利率会望进一步下行,购房者供房压力将持续减轻,房地产企业则将受益于融资成本下降。

  央行此前提到,将着手推出一些增量政策举措,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美元开启降息周期后中美利差有望缩小、人民币贬值压力减轻甚至有望升值,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有望增加,包括国内房产、股票在内的人民币资产也有望迎来更好表现。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市场研究机构普遍认为,美联储本轮降息属于预防式降息(降息目的为预防经济衰退)。预防式降息的节奏可能前置,且切换周期更早。比如,此次美联储宣布降息前,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已提前下行。Wind数据显示,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4月25日的4.704%下行至9月19日的3.699%。

  据兴证全球基金统计,1990年以来,A股和港股一共经历过6次美联储降息,其中“预防式降息”三次(1995~1996年、1998年、2019年)。在三次“预防式降息”中,A股与港股的走势不尽相同。其中港股市场指数整体呈现上涨趋势,A股在三次“预防式降息”周期中并未呈现出一致的上涨或下跌趋势。

  买黄金也是近年来理财市场的一个热点趋势。对于已经购买了很多黄金或者打算购买黄金的人来说,美联储降息算是个好消息。背后的逻辑是,降息周期开启后,通常就是美元走弱,若美元走弱则黄金有望继续走强。

  黄金与美元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在国际市场上,黄金的价格是以美元为计价单位,降息周期若美元走弱,则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有望上涨。此外,黄金“天然是货币”,美元与黄金都有一定的抗风险属性。当美元走势疲软时,投资者更偏向于利用黄金来分散风险。不过短期来看,金价已充分体现9月降息预期,短期波动或加大。

  中欧基金认为,一般在预防式降息中,美债进一步下行空间或相对有限,而美股和美元往往震荡偏强,黄金进一步上行或承压。

  要闻二:离岸人民币继续大涨

  9月20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日内涨超300点,一度升破7.04,最高报7.0385。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离岸人民币纽市尾盘报7.0710,较上一交易日升值242个基点。今日(9月2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0644,较前升值339个基点,本周累计升值386个基点。

  据每日经济新闻19日报道,对于人民币短时大幅升值,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唐遥表示主要受美元整体走弱驱动。美联储最新降息动作偏于鸽派,超出一部分人的预期,且对年底利率的最新预测,也相较此前预测低了0.7%,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美元短期内明显走弱。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就人民币汇率而言,当前主要受两个因素牵动:一是美元走势,这会造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被动升值或贬值;二是国内宏观经济走势,决定了人民币内在升值或贬值动能。

  针对人民币升值逻辑,民生证券宏观经济资深分析师邵翔表示,从外部因素看,美联储正式降息且幅度达到50BP,超出不少人的预期。

  从内部因素看,面对海外超预期宽松,市场对国内降准降息预期也持更高期待。随着货币条件进一步改善,国内经济走势也有望企稳回升,而这也支撑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总体看,在国外环境转变和国内经济预期综合作用之下,人民币升值空间被打开。

  中信证券20日的一份研报指出,8月以来的人民币升值主要是外部因素驱动的。8月1日—9月18日,美元指数下降3.37%,这反映了近期美国经济基本面走弱和降息预期升温。同期,在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分别相对于美元升值2.25%和2.21%,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小于美元指数下降幅度。

  该机构预计,未来,出口企业集中结汇可能会加大短期汇率波动,人民币汇率有可能接近7.0。不过,中信证券预计年内人民币汇率趋势性突破7.0的概率不大。一是美联储虽然本次降息幅度大,但是给出的后续路径灵活稳健。二是短期内国内经济依然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三是该机构认为中国央行希望维护汇率稳定,过快升值和过快贬值可能都会存在一定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王青表示,如果美联储降息节奏较快,超出市场预期,美元指数有可能跌破100,人民币对美元汇价将向7.0方向靠拢,不排除短期内回到6字头的可能。反之,若降息节奏较缓,美元指数波动有限,人民币对美元汇价将保持基本稳定。

  王青进一步表示,国内方面,伴随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新质生产力持续较快发展,国内GDP增速会保持在5.0%左右的水平。这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内在支撑。据其判断,短期内人民币有望延续7月以来的强势表现。不过,在国内房地产市场企稳回暖前,人民币出现持续大幅升值走势的可能性也不大。

  王青最后指出,整体上看,下一步人民币会保持和美元反向波动的格局,脱离美元走势大升大降的可能性很小。这也意味着未来“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并非固守某个汇率点位,而是重点防范人民币脱离美元走势的急涨急跌。这对当前防控外部风险有重要意义。换言之,未来人民币对美元能否回到6字头,将主要由美元指数走势决定。

  展望后市表现

  能源化工板块

  原油:供应端,上周飓风天气影响了美国墨西哥湾原油产量,目前尚未完全恢复,叠加中东局势升级,供应端对油价具有一定支撑。需求端,OPEC以及IEA本周均下调了需求增长预测,全球需求疲软,中国8月各项经济数据不及预期,美国夏季消费旺季已过,需求端改善不明显。库存端,上周原油库存有所下降。此外美联储降息幅度超出预期,缓解了对需求前景的担忧。综合来看,原油价格缺乏持续上涨动力,预计短期仍维持低位震荡走势。(和合期货)

  黑色系板块

  铁矿石:供应端,外矿发运大幅回升,预计后期到货将持续回升;需求端,铁水产量继续增加,钢厂继续进度偏慢。预计后续复产延续,铁矿需求回升;库存端,45港口库存再降,钢厂库存转降,按需采购为主,港口库销比被动积累。整体来看,动态供需矛盾不明显。后期基本面关注成材端需求好转的程度以及钢厂复产情况及政策出台与落地情况。(中辉期货)

  有色金属板块

  沪铅:本周沪铅主力期价震荡为主。宏观面,在2024年9月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上,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4.75%至5.00%,超出市场预期。这是自2020年3月以来美联储首次下调利率,意味着货币政策从收紧阶段转向宽松阶段,宏观短期提振有色板块情绪,铅价止跌。基本面上,多家再生铅炼厂如期复产,本周产量增幅或将显著回升,且假期时,铅冶炼企业除检修外,基本维持正常生产,而大部分铅蓄电池企业放假1-3天不等,铅库存累库。现货方面,据SMM:本周沪铅呈宽幅震荡态势,成交存地域性差异,华南市场相对好转,下游企业维持按需采购状态。(瑞达期货

  农产品板块

  生猪:综合来看,受到季节性的消费影响,节前一周的消费增长虽然较往年弱但仍超过市场预期,屠宰开工率和白条走货数据均有较快增长,但出栏节奏也明显加快。本周集中出栏之后需要关注下周的出栏均重变化,如果没有太大变化则反映生猪供应充足,未来价格仍有走弱的空间。受到节前的消费增长下周消费将逐步走弱,十一的消费也会受到影响而增长有限。短期内猪价将维持弱势,长期来看消费的增长幅度不及供应的增长幅度。预计长期猪价或也将震荡偏弱。(华泰期货)

人民币美元兑换

人民币兑美元

CNY USD
1 CNY0.00 USD
5 CNY0.00 USD
10 CNY0.00 USD
25 CNY0.00 USD
50 CNY0.00 USD
100 CNY0.00 USD
500 CNY0.00 USD
1000 CNY0.00 USD
5000 CNY0.00 USD
10000 CNY0.00 USD
50000 CNY0.00 USD

美元兑人民币

美元 人民币
1 USDinf CNY
5 USDinf CNY
10 USDinf CNY
25 USDinf CNY
50 USDinf CNY
100 USDinf CNY
500 USDinf CNY
1000 USDinf CNY
5000 USDinf CNY
10000 USDinf CNY
50000 USDinf CNY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

1 CNY

Copyright © https://huilv.wqq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3025269号-10 Mail: 754081611@qq.com

本站汇率等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中国银行网上银行或中国银行各营业网点柜台实际交易汇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