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告】黄金去向何方

  来源| 混沌天成研究

  观点概述:

  黄金年内一直维持较为顺畅的上行,市场一直交易的主要分歧就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现阶段已经达到接近30%的涨幅。在美联储以首次50BP开启降息周期后,金价却出现了冲高回落,市场开始担忧金价已经过度交易,现阶段黄金兑现了多少预期,此后的空间还有多少是市场交易的主要问题。需要肯定的是黄金是大周期的产物,这一轮大周期的长期逻辑是黄金是全球债务周期下纸币信用缺失的最佳对冲配置;全球政治地缘重构形式下最好的避险配置;贵金属市场的长期供需关系。那我们从这三个角度来观察一下黄金的未来涨势。

  1. 全球债务周期下纸币信用缺失的最佳对冲配置

  自1970年以来,全球已然进入了一个债务的时代,并经历了4轮债务浪潮。第一轮是1970-1980的拉美债务激增;第二轮是1990-2000的亚洲国家债务膨胀,第三轮是2000-2010的互联网泡沫,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等债务危机,而第四轮债务浪潮始于2010年,主要原因源于各国都出现通过赤字拉动经济增长的迹象并叠加上疫情的催化。

  1.1 纸币相对价值的减弱

  货币的超发形成了现阶段的纸币信用缺失的现象,纸币作为一个整体相对于黄金出现了贬值从而推动了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出现了上涨,金价的上行也开始逐步脱离传统货币政策的分析框架,在利率高位的阶段出现了明显涨势。

  纸币整体的走弱不代表美元不强势,而是代表其相对于实物黄金作为货币功能出现了弱化,而这种纸币的走弱来源于量和价的同时变动。第一,全球在不断发展的经济周期中,习惯性的使用货币乘数去催化预期的经济增长,这导致了纸币的量级急速上升。第二,全球在全球化红利发展期过后,逆全球化带来的信用危机开始产生,这导致货币的价出现了下行。量价的同步下行趋势推动黄金成为了对冲纸币信用缺失的最佳配置。

  不可否认的是在整个纸币货币体系里,美元作为超霸权货币一直维持相对强势(得益于此前的高息拉动和美国经济基本面支撑),但美国降息周期的打开和内部经济的分化注定一定程度上限制美元的上行,叠加上文阐述的纸币的弱化催化了黄金的强势周期打开。如果需要对纸币信用走弱这个定性的问题进行定量处理的话,我们可以将黄金与最强货币(美元)的发行和美国的债务进行一定的估算。此前的文章我们也分析过美元货币体系的建立和上一轮(1980年)美元信用走弱的原因,并将现阶段与上一轮美元大规模走弱进行了一定的比较。我们假设将现阶段黄金相对美元纸币的价值与1980年时期进行对比测算,无论是对比美国M2还是美国债务,黄金的上方空间还很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美国M2的数据在体现纸币价值的实际应用中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美国M2不包括保证金和公积金,货币基金仅统计零售,不包括机构法人持有的部分;美国以直接融资为主,信用派生过程更多依赖于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手段,不产生M2,居民金融资产的主要形式也是证券,比如股票和债券,都不在M2里;这也导致美国M2的货币量级与美债及美股产生了较大偏差。

  1.2美元走弱的必然性

  1.2.1财政赤字的延续性

  美国财政的支出端主要以社会福利为主的强制性支出为主,占到整体支出的60%以上,而国会可支配支出仅为强制性支出的一半,最值得关注的是净利息支出的占比正在逐步上行。根据CBO的预算,强制性支出在2023后持续上升,可支配支出以国防支出为主,但现阶段的支出规模处于2战以来的最低水平,面对当前全球地缘形势的情况,这一支出很难出现缓解,强制性支出伴随着社会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上行趋势也较为明朗。

  美国财政的收入端这主要以个人所得税为主,而个人税负的压力已经进入历史高位,而反观企业所得税却一直处于下行区间,大型企业通过合理避税方式留存企业利润。收入和支出长期不平衡状态决定了美国财政赤字的延续性,财政赤字的提升也意味着债务水平的抬升成为了必然。

  根据现阶段的美国财政情况和后续的美国债务进入到期偿还期,宽财政的延续性是必然情况,财政赤字也将进入常态化,从而对美元产生反向推动。

  1.2.2 经济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化和空心化

  今年美国经济数据展现出韧性,但底层却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不断分化,经济的空心化局面并未在制造业回流的带动下明显改善,金融脆弱性对其影响再一次加大。美国2005-2010年制造业产值同比值大约在1.54%,而总产值的平均同比在2.57%,制造业稍显弱势。自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国极力推动其制造业回流的政策方向,但即便如此2011-2019年制造业产值同比大约在2%,而总产值同比在4%,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分化进一步分化。

  进入疫情后的拜登政府一系列的制造业支持政策也未能将制造业产值完全拉动,从产值的同比数据来看,进入2023年后制造业的同比产值开始出现疲软,前期的财政支撑政策并未能完全改变制造业偏弱的局面。制造业占比总产值由2007年危机前高于20%下滑至2024年一季度的不足15%,并未出现明显改善。金融房地产和医疗保健行业总体由2007年的23%上升至26%,在高利率的环境下制造业发展情况出现一定程度疲软,整体增长再次倒向服务业。

  美国制造业PMI再一次持续延续疲软态势,ISM制造业PMI自2022年10月以来一直处于枯荣线以下。在高息期间,美国经济对于美股和美债的依赖程度上行,制造业回流并不舒畅,即便在降息周期开启后,实体经济的复苏速率慢于资本的流动。

  1.2.3 居民消费的支撑力减弱

  居民资产负债表仍较为相对健康是常常用来判断美国经济韧性的主要因素,但实际来看美国居民资产负债表随着服务性支出的高位保持出现下行趋势。居民资产端对于美股的比重上升业使得负债表在高利率的环境下较为脆弱。相对较为乐观的原因来源于薪资和资产收入的同比上行,居民薪资和可支配收入分别保持4.12%和3.41%的同比增长,且前期政府发钱带来的超额储蓄提供了足够的安全垫从而支撑其经济消费韧性保持。

  居民收入的另一主要来源是美股收益,根据Fed的数据,截至2024年一季度,美国居民在金融资产的投资占比不断上升,而金融资产中,美股的占比再一次达到了历史高值,而美股的上行动力与否将进一步影响居民的资产负债表,这也是说明美股支撑着美国经济的原因所在。

  不过,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正在走向疲软的主要原因源于支出端,在通胀数据不断下行美国个人支出的同比正在缓慢下滑,但下滑速率明显偏慢,消费支出依旧保持4.56%的同比增速,更为关键的是消费结构相差很大,商品支出在通胀和经济走弱的带动下逐渐走低,耐用品已经进入了负增长区间,而服务支出却高于6%的同比增速,其中以保健和金融的服务性支出最为明显。通过近期的美国PCE和CPI数据也能看出,高利率对于服务通胀的压制作用非常疲软,核心服务甚至维持4.7%的同比增速,环比增长依旧明显。从资产负债表中看到,美国居民服务支出占到个人支出的65.1%,而这一部分服务通胀使得居民的服务支出依旧维持增长态势,从而进一步冲击居民的可消费能力。更重要的是在高利率的促使下,居民的历史支出正在进一步上行,进一步加重居民的负担。

  最终,居民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占比越来越高,从而降低居民储蓄,同时冲击消费潜力。回顾美国1980年至今的数据来看,该比值连续超过95%的时间段仅仅出现过两次,2000年互联网泡沫和2005-2008年的次贷危机,而这一轮疫情后,该比例一直持续在高位震荡,并维持上行态势,截至7月份,个人支出/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96.65%。介于这是全国的平均数据统计,由此可以证明更多的消费者已经进入消费动力疲软的阶段。如若美元的走弱伴随全球降息周期的打开,此前单靠商品端拉低的通胀数据将具备反弹的条件,从而再次形成对于经济的冲击。

  政府端财政赤字的上行,经济上制造业服务业的严重分化,居民端实际消费实力与美股的强挂钩都体现出美元趋势性下移的概率在提升。纸币信用和美元信用的双重推动使得黄金成为全球债务周期下的最佳对冲配置从而推动上行。

  2. 全球政治地缘重构形式下最好的避险配置

  截止目前,大选之年的风险尚未释放,全球地缘形势还在朝着更为激进的方向发展,全球开始进入到较为动乱的周期,逆全球化的趋势以无法逆转。由此来说,各国央行储备和各投资需求黄金依旧保持在强势的局面。

  2.1央行储备购金需求

  按照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全球的黄金储备价值从2022年的2.07万亿上升至2.4万亿的水平,占比总储备15.73万亿美元的15.3%,接近于2000年的水平。截至2024年9月,全球黄金储备总量由2024年年初的35809吨上升至36089吨,其中全球黄金储备占比最大的央行分别是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和中国,占到全球黄金储备超50%。今年央行购金的主要力量主要以中国和印度为主,但自3月和4月的金价急涨之后,中国央行出现了连续4个月的0增持状况。但根据相关数据可观察到有部分非货币黄金进入中国市场后存在转化成货币黄金实物的可能性。正常来说,上海黄金交易所出库量=进口+产量+回收金,出库量一般高于市场产量+进口量,剩余部分为回收金。但2022和2023年,提货量低于总供给量,一部分可能直接通过代理银行将非货币黄金流入央行。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统计,自2016年以来外汇储备未出现明显增长,在此情形下,中国黄金储备比重也就上升至大约5%的位置,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可观测数据上,俄罗斯央行的购金是最为激进的,从2015年黄金占比8%不到提高到28%,量级由1400吨提高到2300吨,大约600吨的量级。截至2023年四季度,俄罗斯外汇储备大约在4400亿美元,而中国现阶段的外汇规模大约在3万亿。中国央行总储备大约在3.5万亿,如若保持其不变,将黄金储备占比提高至25%,按照2600美元/盎司的价值计算,央行黄金储备需要保持在9500吨的规模,所以中国央行存在足够的动力和空间增加黄金储备。

  2.2 实物投资需求替代消费需求

  随着黄金价格的不断抬升,市场的黄金珠宝消费的确处于下行趋势,从中国近五年的消费数据能看到,进入2季度黄金消费呈现下滑明显的情况,但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的金条消费却出现了明显上行,实物投资需求替代消费需求成为了趋势从而冲抵了部分黄金消费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

  3. 贵金属市场的长期供需关系

  全球黄金供需表显示黄金需求在央行购金的带动下处于上升趋势,而产量的上升幅度却相对有限。

  在全球通胀的背景之下,黄金的AISC’开采成本不断上行对矿产量造成负面影响,而十大金矿企业的可开采储量大约在18000吨,可供大约4年的开采量。但随着成本的上行和较低的储量规模,长期的供给端压力是对长期走势的有利因素。

  4. 大周期下的行情风险

  黄金的大周期面临的大反转风险仅仅存在于纸币信用重建,全球红利期保持,供求压力削弱,但现在看大概率这些条件并不能在短期满足,那大周期推动金价向上的逻辑就保持。历史上黄金的三轮大周期分别出现在1970-1990年代;2000-2010年代和2016年至今。而每一轮周期下都出现过大幅回调的情况,主要的原因就是市场的流动性风险性。

  市场对于黄金的情绪已逐步走高,Comex黄金的持仓屡创高点,多头仓位拥挤程度较高,而空头仓位已下滑至低点,这是市场需要警惕的点。伴随着美国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黄金投机持仓的转变和抛售将有可能形成大周期下的短期波动,随后蓄力下一次的上行。

  5. 总结

  黄金是大周期的产物,这一轮大周期的长期逻辑是黄金是全球债务周期下纸币信用缺失的最佳对冲配置;全球政治地缘重构形式下最好的避险配置;贵金属市场的长期供需关系紧张;导致了黄金的行情还未进入顶点,但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对于大周期的品种要时刻寻找较为合适的进场位置。

人民币美元兑换

人民币兑美元

CNY USD
1 CNY0.00 USD
5 CNY0.00 USD
10 CNY0.00 USD
25 CNY0.00 USD
50 CNY0.00 USD
100 CNY0.00 USD
500 CNY0.00 USD
1000 CNY0.00 USD
5000 CNY0.00 USD
10000 CNY0.00 USD
50000 CNY0.00 USD

美元兑人民币

美元 人民币
1 USDinf CNY
5 USDinf CNY
10 USDinf CNY
25 USDinf CNY
50 USDinf CNY
100 USDinf CNY
500 USDinf CNY
1000 USDinf CNY
5000 USDinf CNY
10000 USDinf CNY
50000 USDinf CNY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

1 CNY

Copyright © https://huilv.wqq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3025269号-10 Mail: 754081611@qq.com

本站汇率等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中国银行网上银行或中国银行各营业网点柜台实际交易汇率为准。